警告!“癞蛤蟆”竟然让人中毒,您还敢吃吗?

警告!“癞蛤蟆”竟然让人中毒,您还敢吃吗?

在这个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,有多少人还在误信某些流传于网络的偏方?你知道吗?近日,广东珠海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,一名男子因在家中食用蟾蜍(俗称癞蛤蟆)而不幸中毒,最终在医院抢救无效,遗憾离世。这一悲剧给我们的生活敲响了警钟,蟾蜍绝对不能作为食物。

蟾蜍有哪些毒性?根据医学专家的研究,蟾蜍体内有多种有毒物质,包括蟾蜍毒素、肾上腺素类似物等。这些成分对心脏、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都有直接影响。如果万一误食或者过量使用蟾蜍或其分泌物,比如蟾酥,可能导致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严重症状,甚至有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,危及生命。

直接接触蟾蜍也不容小觑,可能导致皮肤红肿、瘙痒,甚至引发接触性皮炎等疾病。如果不小心让蟾蜍的毒液跑到眼睛里,会导致红肿、视力下降等问题,严重者甚至可能失明。听说过吗?高温、泡酒、只吃腿肉,并不能消除蟾蜍的毒性。其实,这一切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民间偏方。

珠海疾控中心专家表示:普通的烹饪方法根本无法破坏蟾蜍毒素的特性,经过4小时的水煮处理,毒性成分仍旧检出。而将蟾蜍泡酒更是错误,酒精会加速毒素的溶解,仅靠吃腿部肌肉绝对无法避免危险,因为毒素能够通过蟾蜍的淋巴循环渗透到全身组织。

不仅如此,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了针对市民的警告:在这个3-5月的高发季节,毒蘑菇和野生河豚鱼的中毒事件频发,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。市民们被提醒,要切勿捕捞、采摘、买卖或食用野生毒蘑菇和野生河豚鱼,更要警惕难以识别或来源不明的野生动植物。

市民朋友们,是否了解哪些动植物是有毒的?

野生河豚鱼:每年3-5月是河豚鱼毒性最强的时段,其皮下脂肪含量最高,极具毒性。仅需0.5毫克的河鲀毒素就能致人于死地。

蟾蜍:蟾蜍的毒性物质分布遍布全身,包括耳下腺、皮肤腺、肌肉、肝脏和卵巢。切勿随意食用。

织纹螺:毒性由河豚毒素引起,食用后可出现头晕、呕吐等中毒症状,潜伏期短至5分钟。

野生毒蘑菇:种类多、成分复杂,主要表现为恶心、呕吐,严重者可危及生命,尤其是误采误食。

其他有毒植物:如曼陀罗、桐油果等,误食可致命,制备药膳和药酒时务必小心。

你想知道如何处理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吗?一旦误食有毒动植物出现疑似中毒症状,应立即进行催吐,迅速排除毒素,并尽快就医。如果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涉及这些有毒有害动植物,务必拨打12345市民热线进行投诉举报,并保存好证据。

可见,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,绝不能掉以轻心。蟾蜍的悲剧一再提醒我们,健康才是第一位,听信民间偏方害人不浅,只有遵循专业的知识,才能呵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。不妨给朋友分享这篇文章,让大家都了解如何避免这些潜在的危险,您觉得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2024欧洲杯罗马尼亚最新阵容名单,热刺后卫德拉古辛领衔
iPhone换行技巧全介绍:自带软件、第三方应用都能轻松搞定!
【无障出行】轮椅摆脱方正、笨重的印象!创新设计冀撕下用家身上标签
【无障出行】轮椅摆脱方正、笨重的印象!创新设计冀撕下用家身上标签
森林无法连接服务器怎么办 三步教你解决办法
咕咚计步器软件使用教程
365登录器

咕咚计步器软件使用教程

📅 07-14 👁️ 2202